探底上影节:除了谈奖 还能谈啥?

2013-6-25 11:41:56 新闻来源:广东新闻网

    新浪娱乐讯 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直有一个备受争议的主竞赛单元。因为中国本身的电影体制、市场体制以及意识形态上的限制,这个单元一直举步维艰,无法和其他国际A类电影节抗衡。但其实除了主竞赛单元,电影节还有许多值得一做的与电影有关的事情。影迷观影是节日,而论坛、市场和创投项目,则是电影真正的根底。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在是否提早泄密获奖名单的争议声中结束,而我们却想带着网友另辟蹊径,一探电影节的老底,看看除了奖以外,电影人们还能玩些什么?新浪娱乐独家对话上海国际电影节业务副总监沈旸、电影市场参展商、论坛主持人戢二卫、创投项目获奖者李霄峰,细述他们与电影节的亲密接触。

    创投篇——

    沈旸:要培养上海国际电影节体系的导演

    一个牛叉的电影节,一定有自己体系内的导演。例如娄烨[微博]之于戛纳,王全安之于柏林。所谓戛纳系或柏林系,其意义在于这些导演最初由某个电影节发现,从小单元一步步进入到主竞赛单元,最后拿下大奖,几乎自己的片子都会优先考虑送给相应赏识、培养自己的电影节。这种体系内的培养,一方面是电影节抢人才的手法,另一方面也是导演个人艺术方向的选择。而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创投单元,正是意在培养青年导演的一个项目。

    上海国际电影节业务副总监沈旸和项目市场负责人朱丹介绍说,培养自己的“嫡系”导演,正是创投、亚洲新人、国际学生短片大赛这些项目的目的之一。沈旸说:“像国际学生短片大赛,是为准备跨入这个行业的年轻学生准备的,是第一个台阶。第二个台阶是亚洲新人奖,亚洲范围的一些成功的青年导演,他们的第一第二部片子我们也开始关注他。最后是中国范围的年轻导演,就是创投单元,这是一个阶梯式的关注。一方面建立人才数据库,另一方面也给他们实质的帮助,想他们成长起来以后,对上海电影节会有感情。”

    沈旸举例说,短片单元获奖的黄凯后来将自己的长片《上海公园》也送来上海电影节,希望参加亚洲新人奖,后来上影节还将他这部片子推荐去了莫斯科电影节的竞赛单元。而从亚洲新人奖出来的导演张猛将《钢的琴》送来创投单元找投资,正是在这个单元,找到了当时的评委秦海璐[微博]投资并主演,韩国导演郭在容担任艺术监制,这部电影上映后获得了很好的口碑。

    从创投项目特别容易看到电影生态,沈旸介绍说,数年前看到的两百多个项目几乎都是武侠题材,之后流行穿越题材的,从去年开始,,城市爱情类题材扎堆儿。很多评委来到这个项目,除了参与电影节之外,也很有兴趣通过这个项目了解中国的电影创作生态。

    亲历者李霄峰:让我用作品说话

    李霄峰,2010年曾以作品《追踪》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单元。今年,他带着《少女哪吒》再次入围,并斩获该单元惟一的大奖——最具创意项目奖。李霄峰并非电影圈的新人,他是早年间那批写影评起家再入电影圈的人之一。曾经参与过陆川[微博]的《可可西里》,编剧并主演张元[微博]的《达达》。除了电影,他也有极好的文学功底,文集《失败者之歌》在青年读者里流传甚广,评价不俗。

    一个青年导演的作品如何才能进入这样的单元呢?首先,把剧本的故事梗概写成简短阐述,递交到电影节的邮箱。在经过7个业内评审的三次评选后,从224个项目中选出8个,然后通知入围者做公开陈述的准备。这是一个8分钟的陈述,李霄峰是这样做的:“我先对自己做足了心理准备:懂的就是懂的,不懂的就是不懂的。对我来说,不懂的是什么?是市场、商业性、营销。懂的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做这个故事,我对电影的理解。公司的同事和我一起反复操练。我们在办公室里面,用幻灯放着PPT,反复演练了3、4天,讲了很多遍,哪怕两三个字的调整,我都做,还有同事掐表,告诉我每个章节我用了多少时间。一共8分钟的陈述,我做了很多次的练习。我觉得最后能够得奖,首先当然是小说本身好,人物关系扎实,其次是我喜欢,第三是我和同事们一起训练。这很重要。”

    拿到了奖,对一个青年导演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呢?这会带来靠谱的投资吗?项目真的得到了助力吗?其实未必,但一个奖项的意义,并非仅此。李霄峰说。电影节也许不是一个可以看到直接交易的平台,但它对于青年导演有其他的意义。在李霄峰眼里,那就是:“看看别人在干嘛,在想什么,也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目前同样由年轻人自己创立的专业电影基金恩臣投资已经有了《少女哪吒》的主投权,电影当然需要更多的钱。他们的态度是:永远欢迎专业的钱,以及比更专业宣发能力的合作伙伴。他们自信的是:“当然电影的主体还是内容,我有信心把这块做好。但有一个最大的前提,来找这个项目的资金得真的喜欢这个项目,真的热爱电影。如果不热爱电影,只想挣钱,那可以挣钱的项目太多了,做电影干嘛?你有钱,我佩服你,但是跟我没关系。”

    在这个票房持续井喷,大多数人都只聊营销、票房而不谈电影本身质量的时代,李霄峰很难说自己已经准备好了。“也许永远都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但是应该开始了。我只能说,用作品说话。作品出来了,我就表明自己的价值观了。作品不出来,我聊什么都没有用。”

    《少女哪吒》剧本已经完成,着名导演张元担任监制,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推进。李霄峰忽然想起2010年,他带着自己的剧本第一次来到同样的创投单元的酒会。“那时候我有点小孩儿,是来玩儿的。到处看看,很好奇。”但三年之后,他变得笃定、理性,步入现场的那一刻,他忽然感觉自己的感官、毛孔全都打开了,“像掉进了一个游泳池,人漂在上面,周围都是浪。”他知道自己快要开始游泳了,用说不清是蛙泳蝶泳仰泳还是狗刨的姿势,奋力划向前。也许不美,但每一下都会用尽全力。

    论坛篇——

    沈旸:从务虚到务实

    上海国际电影节从2003年开始做论坛,给自己的定位是:希望为业界提供一些方向性的东西,从务虚走向务实。每年论坛四个板块、十几场论坛、八九十位国内外嘉宾,做下来是一场体力活儿。不过仍然有人会问:“论坛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到底是一种装饰还是激发了真正思想的火花?并能有效地推动电影的进步?”

    沈旸说,上海电影节的很多单元,实际上是从论坛孵化而来。例如论坛曾做过欧洲制片人俱乐部,论坛结束后意犹未尽又安排项目洽谈,第二年独立出来,成为了后来的创投单元。沈旸希望,论坛能继续发挥这样的作用:“论坛上的讨论,很有可能会产生新的实体操作平台。例如说现在的大师班,我一直想把它拓展成精英学校,类似柏林的天才训练营。这样,大师来到上海,不仅仅有两个小时的对话,还会一对一地指导年轻人。”

    亲历者戢二卫:论坛是业内公认的上影节亮点

    戢二卫所在的公司瑞格传播,与上影节合作办论坛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今年,戢二卫还担当了这场产业论坛的主持人,论坛的名字叫《中国资本“逆袭”好莱坞》,嘉宾都是业内大佬级人物——华谊兄弟[微博]的董事长王中军、小马奔腾的副董事长钟丽芳、万达副总裁叶宁,华人文化投资基金总经理李川、易凯资本首席执行官王冉……戢二卫对这场论坛挺满意的,他说,“我事后问大家,业内同行的原话是‘有干货’”。

    戢二卫给予上海电影节的论坛相当高的评价,“来上海电影节,什么都可以不去,但是一定要去论坛,论坛已经是上海电影节里面、业内公认的亮点。金爵奖有什么电影,奖颁给了谁,很多人其实不关心。而上海电影节交易市场的话,跟柏林、戛纳电影节相比,毕竟还是有量级上的差距。所以大家还是关注论坛。”

    北京国际电影节也设有论坛。两个电影节的论坛相比,有何不同?戢二卫说,“他们风格各不相同。北京电影节论坛官方色彩比较浓,主持人、嘉宾大多是官方身份,国家级的、北京市一级的等等。这个造成的问题是,他们有他们的角度,但是毕竟就产业做论坛,他们会有身份所限,不够直接。上海电影节论坛那么多年几乎覆盖产业上下流、各个环节,基本上官方色彩的不多,真正是毫无顾忌、毫无保留的姿态。北京电影节论坛较少出现这样的状态。”

    对于论坛是否只是一个务虚的花边?戢二卫说,务虚务实是无法界定的。比如说巴黎时装周,上面的衣服是没有要卖的,但是他提供了一个流行的趋势和未来的方向。而且论坛还要比这个时装周更实在一点,对电影行业方方面面的总结,包括短期内的前期回顾。虽然有时候对一些问题的探讨没有一个解决方案。但是无论是对政策调整、还是业内调整,都很有帮助。

    市场篇——

    沈旸:市场也是由国情决定的

    电影节的市场当然跟能吸引到的买家有关系。上海国际电影节首先在时间上不占先机,沈旸对此深有同感:“三月有香港影视节目市场,四月有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洽商,五月有戛纳电影节电影市场,基本上境内外公司到六月不仅宣传成本基本用完,宣传热情也陷入疲软,六月上海的交易市场能否再热,对于招展人员是个严峻的挑战。”

    本来,中国是除美国外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但因为配额制的限定,外片并不能自由进入中国。所以,中影和华夏,两家“惟二”有资格购买进口片的片商,早早就在各大电影节以及专门约谈中完成了交易,实在没有必要来到上海。“国情放在那边,外国片商都知道中国只有50个配额,这些配额不用通过市场就能卖出去,他干嘛为什么要来?”反过来,是否有海外买家愿意来上海买中国影片呢?答案仍然不乐观:“中国影片本身在海外销售跟所有欧洲影片一样,占的份额不是特别高。另一方面,中国因为本土市场够大,影片越来越有本土特色,海外片商买的兴趣也不大。”

    与论坛的长线经营、创投的初见成效比起来,电影市场面临的问题显然更加严峻。

    亲历者片商:电影观众都换代了,为什么电影市场还不换代?

    A先生,连续5年参加过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多次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市场。常年活跃在电影市场一线,除了电影的宣传和制片工作外,还从事电影营销的研究。

    A先生认为,除了众所周知的政策决定市场带来的限制之外,其实上海电影节的市场并没有用足自己的空间。一句话最能代表他的心声:“电影观众都换代了,为什么电影市场还不换代啊?”

    他认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市场显得陈旧保守,缺乏创新意识。如何创新呢?他说:“站在制片方的角度,除了见面的约谈外,电影节还可以制作一个线上的电影交易平台。类似于阿里巴巴,所有电影项目的材料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和交易。戛纳的cinando.com和柏林的EFM都是具有类似功能的网络平台。”而对于电影节市场可以衍生出来的部分,他也有自己的见解:“美国电影市场和戛纳电影市场虽然在行业内有着很高的人气,但是每年7月份在圣地亚哥举行的动漫展才是影迷狂欢的节日,所有的娱乐大片都在那里宣传。这是观众、粉丝和电影的真实互动。上海每年除了电影节之外,如果7月份还有一个ChinaJoy游戏展,这会大大带动电影产业。”

    此外,专业性的活动的缺乏,也是论坛尚未辐射到的区域。“比如戛纳电影节2004年创立的制片人网络,或者编剧行业的论坛,这是相对封闭的概念,但是可以辐射到整个行业。而组织这样的活动,只有电影节才可以完成。现在电影节都是公司举办的活动,经常是一些人从华谊之夜赶到博纳之夜,每天赶场,在这边聊了两句,到那边接着聊,没意思。”A先生专注于营销多年,对于电影节上居然只有影片的买卖,而没有营销服务的买卖,感到十分不解和可惜:“好莱坞那么多营销服务公司,光是制作预告片和海报的公司就数百个,为什么不给这些海外公司发邀请,给他们提供展台,让他们进入中国呢?外国很多小公司,物料做得非常好,甚至比中国公司的报价还便宜,咱们完全用得起。尽管由于税收、交流的问题,导致还有各种阻碍,但是如果电影节对于这个层面做了推动,有更多这样的公司进来,绝对是良性发展。”

    上海电影节的电影市场,从内容到形式到主题,其实都应该有更多的试验,不应狭义地认为只有投资、制作才是市场。A先生对此也充满期待:“如果有一个更宏大的视角,那电影市场就能够更好玩。国内那么多做预告片、海报、调研、数据的公司,难道不希望有展示的空间吗?但是上海电影节电影市场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不够,电影节应该给这些公司扶持,这取决于政策,比如每年专门扶持一个系列的公司,比如今年专门扶持制作视觉物料的公司。中国制作预告片的公司不会超过20家,但是有那么多的4A广告公司,也许他们没做过电影,对于电影没有概念,或者是想做没有人教,进不了这个圈子。但是我们可以邀请他们来,给他们展示的空间,没准就能谈成生意。”

    国际上一流的电影节,除了拥有一流的竞赛平台与星光熠熠的红毯,都也拥有一流的市场和蓬勃的电影交易。必须承认,上海国际电影节暗淡的主竞赛单元实在是让人失望,它甚至吸引不了一流的国产片。而论坛、市场和创投,虽然也距离国际一流水准尚远,但至少不否认问题,并呈现出不断改进自己的愿望与走势。

    (陈弋弋、易东莹、王玉年/文)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广东新闻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00-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QQ:1398651442